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汤中立

  • 疯狂的微笑
楼主回复
  • 阅读:1499
  • 回复:0
  • 发表于:2012/5/19 18:27:45
  • 来自:甘肃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天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汤中立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学家。1934年10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同年4月赴地质部甘肃省地质局祁连山地质队从事技术工作,历任分队长、技术负责人。1959年以后曾任地矿部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工程师、大队技术负责人,地矿局区调队大队总工程师,省地矿局副总工程师、副局长、总工程师。任原地矿部高级科技顾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顾问,中国矿业联合会顾问,中国地质学会西部开发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顾问,并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导,兼任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校教授、博导。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科技成就有:

1、发现金川铜镍矿和深部厚大隐伏富矿体 1958年,作为分队长兼技术负责人,在陈鑫工程师指导下,依据报矿线索发现并普查评价了金川第一矿区,首次确定这是一大型铜镍矿床;1965年作为大队技术负责人,提出并负责编制、实施了金川第二矿区深部找矿计划,发现了深部厚大隐伏富矿体,使得金川矿床的储量翻了几番,致使金川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铜镍矿,为金川镍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从此,中国就由贫镍国进入到世界主要产镍国的行列。198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地质矿产部在金昌市建立《献给祖国镍都的开拓者》纪念碑,汤中立的名字作为祖国镍都的开拓者之一,被镌刻于碑文中。


 


2、总结金川矿床模式和镍矿成矿规律,创新性提出“(超)基性小岩体成大矿”的学说。在金川矿床之前,世界流行的观点是只有基性大岩体才能熔离出大的铜镍矿,著名的实例就是加拿大的Sudbury矿床,它的岩体面积大于1300km2 。而金川岩体只有1.34km2,却产有如此巨大的镍铜储量,他据此并结合其他同类矿床提出了深部熔离-复式贯入或单式贯入或脉冲式贯入的“(超)基性小岩体成大矿”的学说,有力地推动了岩浆熔离矿床成矿理论的发展,带动了镍矿勘查新思维的应用。

3、进一步提出涵盖(超)基性及中酸性两类岩浆的广义的“小岩体成大矿”学说。在2006年第八届全国矿床大会上提出“小岩体成大矿”不仅在(超)基性岩硫化物矿床方面,而且在中酸性岩成矿方面都是主导性的成矿因素之一。提出了(超)基性岩和中酸性岩“小岩体成大矿”的机制、九种成矿类型和十四个实例。为响应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的部署提供了岩浆成矿方面的应用理论支撑,也为内生成矿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959年地质部苏联专家来金川矿区视察,同行有余鸿章等,地质局陪同有沙崙等,图面背向第一人是陈学源,正面持长柄地质锤为汤中立,背后有李长春、张建英等;



         曾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地矿系统劳动模范”、“甘肃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200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获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一等奖”。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