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甘谷人的族源

  • 单车男孩90
楼主回复
  • 阅读:10174
  • 回复:0
  • 发表于:2012/5/22 18:50:22
  • 来自:宁夏银川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天水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古羌族,是活跃在上古时期河南以西的庞大民族,分布地域宽广,是中国许多民族的祖先,如汉族,藏族,彝族,白族,包括缅甸等相当多的民族。古羌族以游牧为主,周人、秦人的祖先,即来自古羌族。当然,秦人祖先非子来自东夷。周人祖先最早在今天的平凉、宝鸡、天水一带游牧,后来转为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

伏羲,其母华胥乃四川境内的部落首领,后来辗转至成纪生下了伏羲。伏羲究竟生于哪里,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潮影响下,大家争得你死我活,实际上干这种事的大多是官员,有利可图而已。伏羲的父亲既然不可考,那就说明伏羲是母系时期向父系时期转变的关键人物,也就是开始转入农耕时期的起点。就是今天,我们自己有一些过去的事情会想不起来,那时候没有今天的技术和知识,全靠口口相传,数千年后焉能将出生地记录得那么清楚?平凉静宁官员和天水官员的口水仗就是这样,西河的乞巧节也是如此。如果真的在今天的白家湾乡蒋家庄有遗址和民谣及传统(有时间去调查一下。刚才问了一下,古风台在古坡),那就说明伏羲的出生地在仇池山和朱圉山一带。考虑到渭川谷地并不是像今天这样有河堤阻挡洪水,那么先民们住在山坡上也就很好理解了。要知道,西北很长时间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一直持续到唐宋,降水量估计不小,四季径流量必然大。再考虑到觉皇寺到新阳镇一段的峡口很窄,洪水泛滥季节出现堰塞也是可能的,川区农耕规模应当较小(那时没现在的梯田)。几十年前,渭河水就相当的大。今天流域内大部分的地方开垦为农田,非牧区非林区,渭河转变成为季节性河流也是必然。有老人回忆在大跃进之前,北山上还是有大片森林覆盖的。

母系社会实行图腾崇拜,因此伏羲之所以被尊为人文始祖(黄帝只是北方部族的象征,蚩尤、祝融部族战败后南迁了。),除了发明、改进农耕畜牧渔猎技术之外(《诗经》:赫赫民族先祖;西王母降生,伏羲稼穑,安定世纪开元;文王伐密,太宗征西),因农耕和征战,男权的上升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伏羲氏时期,慢慢在伦理上进入一个新时代,造网罟,养牺牲、画八卦、制扈厨、造书契、制嫁娶、作历度、立九部、设六佐、制琴瑟、作乐曲,等等。其实伏羲只是一个神话人物,大家不必较真、伏羲也可能是炎帝,古代华夏的创世纪神话和传说,绝非全是荒诞和虚幻性的记录。事实上,正是这些神话和传说,蕴含着华夏先民对自己创世纪历史的深邃认识和浅近质朴的表述。传说伏羲和女娲结为夫妻,说明三点:社会还是处于父系母系交接的时代,而且大多人不知其父;伏羲后来通过这种和平非战争方式实现联盟,扩大实力和势力范围。传伏羲蛇首人身,说明当地气候湿润(有可能指四川),图腾为蛇。传伏羲生年老长,说明当时经济情况已经相当好了,也只能说明大多数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长。

伏羲的兴起史说明,甘谷很久以来就适合人类居住和繁衍,在部族主要成员迁走之后,必然留下一部分人原地坚守。如果能够发掘我老家门口的灰地儿遗址,估计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有所进展。所以说,甘谷人的血缘中首先有伏羲部落联盟的遗留。

古羌族后裔,主要分布在在川区和南山区。

甘谷县有着近两千七百年的建县史,是中国最早建县的地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邽、冀戎,初县之。” 冀,为今甘谷县。

秦民后裔,如金川人。

姜姓,即出自羌,从羊,是一种图腾,来源羌戎。姜姓中最早的知名人士子牙姜尚来自东方。虞夏之际,炎帝后裔伯夷掌四岳,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子孙从其姓,吕尚乃伯夷后人,姜为尚之族姓。其时由夷而夏、由夏而夷,生产分工并不像今天这样的清晰。甘谷最早的姜姓名人姜维乃本地人,是较早汉化的羌人后裔。史书记载:姜维父亲早年死于羌、戎的叛乱中,与母亲相依为命。说明当时在甘谷仍有大量尚未汉化的羌人。三国志姜维传》说他“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又说其“少孤,与母居”。可见,身为汉将的父亲姜冏在姜维幼年时就战死了,按汉末辟召制度,姜维被州郡征调为掾属,系按汉例“赐官”。姜维早年“好郑氏学”,说明当地至少当时有重教的传统。姜维归蜀后,当时魏人“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姜维的族人得以保全。

二、源自羌族人、吐蕃人

两汉三国时期,西北遍布羌人、氐人,甘谷也不列外。但羌人不甘心被奴役,屡屡反叛,被斩杀甚众。尤以散度河流域为甚。余脉留与当地,遂成汉人。仍有其先祖之刚烈本色。按照陈腐的中国历史观,化外之民屡开衅端,攻城略地,与畜生无异。但游牧民族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色。对贵族而言,开战抢掠来得更快一些,所以只攻城掳掠人口。人畜承载力超限和气候的变迁,使游牧民族屡屡兴师南犯。五代十国,羌人卷土重来,羌人敛岐部据定西、天水。羌人姚苌建后秦。宋朝时甘谷被党项人、吐蕃人、宋人反复拉锯。有吐蕃人留与当地。元朝时为蒙古军队南攻各国的要道,但当地人定为“南人”一部。编定保甲,称甲长,由蒙古人担任。重要的甲,沿交通要道设置,渭水北岸各村庄称之为“甲”,源于此。由于甲长太过强势,甲长死后也被要祭祀,乃每村之甲神。也有保甲要求甲户在家祭祀“甲神”,此为灶神(中国的灶神本不是一人)。山野之地,传有土地、甲神、灶神、老爷各路神祗,甲神最难缠。有村庄将甲神弃之。传“八月十五杀鞑靼”,今甘谷老年人仍然中秋晚上还要在院子里以扁担砸地面,即此传统。甘谷人过中秋,只是给姨夫(岳父)或者未来的姨夫“拜节”,别无他意。甘谷人于是在元代全面地成为汉人了。

如,姚庄人至安远一线,渭阳以北山区,大石人,礼辛人。与通渭、定西、陇西和会宁人同源,均为羌族后裔。

三、源自西迁的移民,如康家滩卢家山人,谢家湾人。元末明初,战乱频繁,大量的避祸王保保所辖的山西,民初大量移民他处,但也有少量的移入甘谷,主要是军队和军属。最早来到甘谷拣险要居高临下驻扎,如卢家山人,谢家湾人。这部分来自燕赵之地,人身材高大,风俗独特。清康熙年间发生的大地震,北山向南移动,县城被埋。北山南移滑坡,将卢家山半个村子连居民一起扔到山下,是为卢家崖湾。老人们经此大难,对地震谈之色变。老人们传说来自大槐树,可能并不是洪洞县的大槐树,也可能是某个交通要道的标志,在远离故乡的人依稀的共同回忆中,只能保留下片段,即集合点。那时每个村子都有国槐的。

四、唐李家族后裔,散居于白家湾、武家何、古坡等地,普遍个头不高。李唐家祖坟在此。《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李家先祖祖居陇西,后迁居天水一带。

五、回族后裔。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大乱(不好说是起义,也不能说是叛乱,望各位见谅),回军所经之地,汉民死绝。多次进据甘谷,城乡筑土堡寨防守。至今在川区村庄仍可以看见堡寨遗迹。清军反击,遂退走,留下的当地回民基本上汉化了,仅县城剩少许。受民族相互仇杀的影响,老人们对回族心有余悸。县城的回民习俗迥异,食驴肉驴油,不戴礼拜帽;散居的回民大多姓马,转变为汉族,但五官特征明显带有回族特色,如鼻梁高,眉骨高,等等。据传,在新阳镇有村庄整个姓马,疑为当年战争遗留。大象山天王殿在三清之侧供奉“黑驴马三爷”之神,本为回族,是渭水南岸的本地神祗。

从语音上分析,甘谷口音与周边各地差异十分明显,有羌语和吐蕃语的遗存。助词多,语法独特,用词艰涩,形式多样(同样一个意思有多种说法)。但是,也有关中语言的影子,比如,用甘谷话读《诗经》,全部押韵。安远及以北地区的口音与通渭、陇西、武山、定西和会宁同源,疑为同宗同祖。

从传统上分析,甘谷人有羌族遗风。查今之四川羌族,风俗竟与甘谷无异。

尊老与弃老:宗族长老享有很高的礼遇,在重大场合,尤其是吃饭时节,年龄较大的长老必请,延请上座。即使血缘关系较远,不影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优越地位。但,年老之人被后代弃养,大家冷静以对。是为远古时期游牧民族特性。

婚嫁,一般女儿出嫁前晚上,要祭祀祖先,要知会亲友邻居,会餐一顿。娶亲是要带一个好大的馍馍,就是馒头,上面嵌着干果,如核桃之类。

收养,甘谷收养之风很盛,属于家族外收养。所以许多家庭不同姓,但同宗。

舅权。在甘谷,舅舅、姑父、姨父在本家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遇大事必延请。为母系社会留存。

守信。甘谷人讲义气,尤以出远门后为甚,容易抱团。典型的少数民族风格。

节日。对一些中原节日不重视,或者干脆置之不理,如中秋,称作“八月十五”,以前全家晚餐后吃水果之类。反而重视自己特有的节日,如“二月二”,要吃煮好的大豆,用线串起来,挂在小孩脖子里。又如“五月单五”,不叫端午节,这天要用新买面制作“谷嚼Z”,将面擀开,切四份,每份边上切两下,尖的那头不切透,拿起切下的面条捏在尖头,类似人抱头的样子,在用顶针压制花纹,放到锅里烙好。

丧葬,:棺材不用钉,用卯。

总的来说,从历史、风俗、语言和瞳仁颜色来看,甘谷人大多是羌人的后裔。如果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能够从头型和DNA线粒体验证,再好不过了。这个事实证明了,汉族和大多数中国民族一样,都是融合而成的民族。

以下情况是否与羌族一样,还没调查确认。

医疗。以前生病后用萨满教的巫术来治疗。一般找一段草绳,叫“草要儿”,病人将裤管褪至大腿部,此单腿跪于堂屋门槛之上,拿菜刀刃在腿上比划一下,切一段草绳,反复数次。再比如,生病后卧床不起,取一碗清水,将一双筷子平放于碗上,另一双家在其中力图使之站立,则意味着“毛鬼”听命了,烧纸后叫病人向碗中吐口唾沫,将碗中之水并筷子倒之门外,即毛鬼被请出去了,病人可自愈。

宗教。甘谷人世居丝绸之路要道,并不以耕传家,并不安土重迁,而游走四方,类似犹太人。姜维曾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就是甘谷人的传统。

天旱时节甘谷特有的民间活动有二:传神。渭水北岸,抬出一尊黑脸长须红袍神,到处游走,叫“降老爷”。该神祗为睢阳保卫战与大唐名将南霁云。神旁有一护兵,称武朝。另,跟随一对乞丐老夫妇。神出行时,要用羊皮鼓,用火烤热后才响亮,乃羌、吐蕃用具。渭水南岸传神,为泰山爷黄飞虎;晚饭后,小伙子们到各家唱着讨要柴火麦秸,选择一个交通要道的空旷之处,点燃,将灰烬扬至高空。



]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