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武山县

武山县

关键词:天水导航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天水城市在线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ts.ccoo.cn/bendi/xiaqu.html
  • 感谢 tianshu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10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6℃,降水量500毫米。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4.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东汉置新兴县,宋改宁远县,1914年改武山县。以县西有武成山得名。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县境大部属豲道,洛门镇以东属冀县。 
东汉中平五年(188),析襄武、豲道地置新兴县,址设今县城西15公里新兴川(今广武坡西颉家门一带),属南安郡。  
三国魏更名武城县,不久即废,复名新兴县。置中陶县,故址在今鸳鸯镇附近。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前赵、后赵、前凉、前秦、后秦、西秦、大夏等北方七国先后争占,历时百余年。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中陶并入新兴,隶渭州广宁郡。
隋开皇十年(590),新兴并入陇西县,隶陇西郡。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县境沦于吐蕃,历时78年。咸通七年(866)收复,属陇右道渭州。  
五代时期,县域为羁縻地(授予归附的吐蕃族居住),历53年。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在今县城北建宁远寨,属秦凤路秦州。
熙宁五年(1072),以古渭寨地(今陇西)建通远军,宁远寨属通远军。徽宗崇宁三年(1104),升宁远寨为宁远县,属巩昌路巩州。  金天会九年(1131)正月,宁远陷金。泰和七年(1207)又降为宁远寨,属临洮路通远军。  
金天兴三年、南宋端平六年、蒙古汗国太宗六年(1234),宋蒙联军灭金,宁远寨归属蒙古汗国。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复置宁远县,隶属巩昌路巩州。  明、清沿袭宁远县制,属巩昌府,县域包括现有地域和马坞、新寺两镇。
清代末年,马坞划归岷县。  民国2年(1913),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决定更名武山县,属渭川道。  民国17年(1928)7月废道,设渭川行政区,不久即撤销。  民国23年(1934)设天水行政督察区,辖武山等15县;民国24年(1935)7月,改甘肃第四行政督察区,武山属之。  
民国29年(1940)4月,县西边境骆家沟、骆家镇、牟家窑、川口下、川口岘、何家坡、淡家沟、蔡家坪、黄家里、伍家山、瓦窑下、柳树沟、石板上、铨庄下、单道下、丁家咀上、桦林河17村及插入漳县的王家坪、爷池下、新咀里3村划归漳县,漳县插入武山境内的徐家门划归武山。民国31年(1942),漳县孙家门划归武山。  
民国35年(1946)8月,调整武山、甘谷石庙儿附近的插花飞地。由石庙儿沿洮天公路至张家山堡东西棱线至贾家沟,东属甘谷县,西属武山县;由石庙儿起,沿洮天公路顺李家坪左侧山梁至管家沟东下,北折高家山堡直到甄家山一线,东属甘谷,西属武山。  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武山县名,属甘肃省天水分区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4月,属天水区。  1953年,县东边界划出米家庄归甘谷县,划甘谷县属管家沟、台子上、吴庄、多家湾、张家沟、彭家坡5村归武山县。县西边界划出当中岭、徐家门、李家河、赵家坪、东家屲、景家屲、宋家沟9村归漳县。  1955年2月,属天水专区。  1969年10月,属天水地区。  1985年7月,属天水市。  
1958年4月、12月漳县、甘谷两县先后并入武山,县境总面积达5368平方公里。  1961年12月,三县分置,恢复原武山县域。至1989年全境东西宽51.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周长200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合301.65万亩)。其中山区1700.9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58%;川区310.0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42%。
地理位置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端的渭河上游。东经104o34′25″一105。8′30″,北纬34o25′10″一34o57′16″之间。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西距省城兰州市274公里,东距天水市政府驻地秦州区109公里。自县城东经洛门镇金川村至甘谷县磬安镇界24公里,东南经杨河乡广元村至分水岭礼县界55公里,南经沿安乡南川村至岷县马坞镇界70公里,西南经马力镇漳县新寺镇界35公里,北经榆盘乡堡东村至通渭县榜罗镇界30公里。
气候特点
 武山县属秦岭西北坡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无霜期195天,年均日照2331小时,降水量500毫升左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行政区划

武山县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鸳鸯镇、洛门镇、滩歌镇、四门镇、马力镇、桦林乡、高楼乡、山丹乡、龙台乡、温泉乡、榆盘乡、咀头乡、杨河乡、沿安乡。

东汉置新兴县,宋改宁远县,1914年改武山县。以县西有武成山得名。又据《水经注》,武山,因武城川水得名。

2000年,武山县辖3个镇、17个乡:城关镇、洛门镇、鸳鸯镇、桦林乡、榆盘乡、嘴头乡、高楼乡、山丹乡、东顺乡、龙泉乡、郭槐乡、马力乡、袁河乡、滩歌乡、龙台乡、四门乡、温泉乡、草川乡、沿安乡、杨河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9991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27251、鸳鸯镇26062、洛门镇26905、马力乡29870、袁河乡9506、桦林乡15491、高楼乡17426、山丹乡23648、滩歌乡34257、龙台乡12271、东顺乡25415、郭槐乡22895、温泉乡11145、草川乡5804、龙泉乡30582、榆盘乡14475、嘴头乡16894、四门乡21216、杨河乡14512、沿安乡14286。

民族
武山县有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11个民族。
地形地貌
武山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海拔1365~3120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河谷川区倾斜。城区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为中低丘陵。
自然资源
武山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置以来,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蛇纹岩鸳鸯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总耕地61.9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53.93万亩,川水地7.98万亩;全县有林地44.7万亩,宜牧荒山21万亩,草地77.6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4亩。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县内干流总长178公里,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亿立方米。
经济发展

武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高粱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产业,武山蔬菜以其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命名的定点批发市场,蔬菜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和地区。管理规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到了10万亩,使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量达5.6亿公斤,总产值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包装袋、鸳鸯玉系列产品等,其中水泥和鸳鸯玉产品畅销全国,成为全县的品牌产品。

武山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蚕豆等,经济作物有蔬菜(已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四季有鲜),油料、药材、大麻、烟叶等,畜禽产品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2012年,武山县实现生产总值388811万元,比2011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48805万元,比2011年增长7.7%,对经济的贡献率23.9%,拉动经济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93230万元,比2011年增长19.9%,对经济的贡献率35.0%,拉动经济增长4.5%;第三产业实现146776万元,比2011年增长14.1%,对经济的贡献率41.1%,拉动经济增长5.3%。按初步统计常住人口计算,武山县人均生产总值8984元,比2011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8.77:23.61:37.62调整为38.27:23.98:37.75,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5%,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0.37个和0.13%。

民俗文化

武山旋鼓

武山旋鼓是原流行于武山县滩歌、龙泉乡一带的汉族民间舞蹈,俗称“羊皮鼓”、“点高山”。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改良,天水旋鼓已成为代表地方特色的庆典舞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赞赏。

旋鼓是舞蹈中的主要道具,其以铁圈为箍,鼓面为精制的羊皮做成,外形如一面大葵扇,扇面直径一般在30厘米左右,厚度仅1毫米。鼓面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柄端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做的鼓鞭敲击鼓面时,震动铁环与小铜镲频频作响。旋鼓表演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表演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鼓鞭,或敲鼓心,或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点变化多端,舞蹈动作粗犷,技巧复杂,旋转自如,队形纵横穿插自如,形如风,声如雷,充分显示出天水儿女刚健豪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武山旋鼓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大型艺术表演,多次获不同级别的奖项,为天水赢得了极大声誉。

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山秧歌

武山秧歌也叫“社火”,它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其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秧歌汇演的大阵势,非常热闹。

武山秧歌中以打击乐伴奏或以民间小乐队伴奏的秧歌,主要有耍龙灯、耍狮子、高抬、腰鼓、跑驴、竹马灯、大脑壳等;边歌边舞的有旱船、夹板、高跷、马秧歌、高摇伞、腊花、打虎、火龙等。天水秧歌题材广泛,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也有些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故事。在市区流行的“夹板”、秦安的“腊花舞”、“十里亭”以及武山的秧歌“四大景”、“四小景”,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旅游资源

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为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胜地;县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全县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四点一线”旅游区正在规划兴建。武山滩歌旋鼓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鸳鸯湖公园已建设建成使用,公园将成为武山县西城区主要的休闲场所。

景点

1、武山水帘洞

水帘洞石窟群WaterCurtainCaveGrottoes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楼山鲁班峡谷中。这里山势挺拔,突兀壮观;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洞中泉水奔涌,山间溪流潺潺,景色幽静宜人。

“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为理想的游览胜地。该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修建,主要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等名胜古迹,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拉稍寺创建于北周,又叫大佛崖,与水帘洞隔山相对,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间的大佛高达40余米,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佛坐莲台上,莲瓣间层刻有狮、鹿、象,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象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突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其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从拉稍寺沿沟进1华里处便是千佛洞,因壁画绘千佛而得名。洞内原有7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特别是菩萨像丰盈秀美,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2、武山温泉

武山温泉西北第一武山温泉是古宁远八景之一,历史悠久,是全国矿泉疗养向往地之一。现有兰州铁路疗养院、甘肃省卫生厅直属疗养院和乡建疗养院、农家乐等,集疗养、休闲、娱乐为一体,服务周到、功能齐全。

温泉位于陇海铁路天水车站至兰州车站之间,距洛门站仅15公里,每天有旅游专车往返通行于洛门、武山接送来往疗养、旅游人员。疗养区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安静幽雅,空气洁净、无噪音污染,年温差小,每逢春、夏、秋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疗养康复的最佳期。疗养康复区的布局依自然地形设计,呈南北长廊式分布,其位置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古朴、典雅,与疗养地自然景致融为一体,给人以浓郁的乡土气息;新型疗养院氡泉水疗楼在温泉水池塘中亭亭玉立,把疗养地装点得更富有勉力和新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

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浴时有润滑舒适感,天然氡泉矿水因子,适应症广泛,放射性元素作用人体,可有效的改善和加强中枢神经的功能,用来治疗各种皮肤病,心血管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紧张症,风湿性病和各种功能障碍川牢疾病,能增强体质的抵抗能力,对人体代谢、免疫系统都有重要生物学作用。

参观名胜,浏览古迹,是当代疗养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入院的疗养员,都有兴趣到武山的水帘洞等风景名胜点去测览,这些景点,当天可以往返,可充实疗养康复生活。

武山温泉,以其水质优良,位置理想,物产丰富,周边风景名胜众多而居西北之首,是人们疗养、康复、保健、旅游的理想之地。

3、草川大草原

从温泉继续向前行10公里左右便是草川大草原,这里空气洁净、无噪音污染,年温差小,每逢春、夏、秋季,鸟语花香,绿垠无限,气候宜人,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五颜六色的野花随风飘曳,游动的牛羊像飘落在绿波里的琥珀白云,好像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图画,令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在温泉疗养生活中去草川草原游览观光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疗养的人员,并可到武山的水帘洞、木梯寺、君山公园、滩歌卧牛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点去测览,以饱眼福,增长知识,这些景点,当天可往返,能使疗养康复与测览娱乐融为一体。

4、木梯寺

木梯寺为国保单位,坐落在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寺内。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据代重建木梯寺序记载:“龙川东北有名山曰木梯寺,初建于汉,自唐迄今,历代经营,内有“十殿九洞二砖塔”二塔已无迹可考,最西有天然石佛一尊,较伏羌大佛略小。寺内现存窟龛18个,殿堂四座,造像80余尊,壁画234幅2100平方米。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最大,保持原作风貌。造像有魏唐遗风,其中,宋代作品为全寺精华。

5、老君山森林公园

老君山位于武山县城南五华里处,是西秦岭山系太皇山脉蜿蜒至武山县城南面的主峰。海拔2385.9米。老君山以其山势雄伟,峰峦秀丽,林海涌波,古松参天,自古享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的美誉,为武山城南屏障和古宁远八景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对原有风景林保护的同时,补植松林,使得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山色显得异常秀丽,被确立为县级森林公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县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景观和风光如画的秀丽山水,吸引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络绎不绝。

老君山具有优美神化传说的景观有:太清胜境、石峡飞瀑、棋盘仙迹、鸡冠叠翠、朝阳古洞、锅底烟云、幽谷神泉、嘹台瞰渭八景,含有:悬崖白松、老君古殿、飞云峰、攀天梯等二十多个名胜景点。

名优特产

武山三粉

三粉即粉丝、粉皮、粉条。以洋芋、蚕豆为主要原料,产品色亮、味佳、柔细、耐煮,特别是粉皮,具有柔、亮、薄等特点,味道鲜美,风格独特。县内有“三粉”加工厂9家,专业户1500多户,生产规模较大。

武山玉雕

武山素有“众山皆藏玉”的称誉。成书放—七—二年的《宁远县志》(今武山县)中,就有“峡谷蕴玉”的记载。此峡谷就是指武山的鸳鸯峡,因而武山玉也称之为鸳鸯玉。鸳鸯玉学名“蛇纹岩”,由于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形成斑斓的色彩,有翠绿、墨绿、淡绿以及古褐红色等。这种坚硬而细腻的玉石在鸳鸯峡储藏量甚大,据地质部门勘测,其储藏量达3.24亿立方米。

武山雕琢玉器的历史很久。据考察,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秦始皇所用御碗、酒斛等都为鸳鸯玉琢成。以前居住在鸳鸯峡一带的群众,把鸳鸯玉整块整块地搬到院子里当饭桌、凳子,夏天吃饭乘凉清沁爽人。一些老人还把它当枕头,据说这“玉枕”可清火、醒神、降血压、治头痛;还有人把玉磨制成旱烟嘴、茶碗、香炉等工艺品。把鸳鸯玉大批量生产成产品,并打人国内外市场,还是从1978年创办了县工艺美术厂后开始的。

武山玉雕在以“夜光杯”为主的同时,还生产玉雕人物、花齐山水、飞禽走兽、炉瓶、文房用品、茶具等旅游纪念品和实用工艺品。县工艺美术厂生产的系列酒具,造型别致,雕工细腻,曾在甘肃省首届旅游商品、纪念品评比中获旅游产品优秀奖。武山的玉雕现已名扬海内外,以丝绸之路为题材,结合西北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凹角狮盖方炉”、“古道石窟”、“伏羲”、“马踏飞燕”、“三足炉”等产品,深受丝路观光游客的青睐。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4006887858 传真: 邮箱:415145035#qq.com
地址:天水市供销大厦18F 邮编:741000
Copyright © 2004-2024 天水城市在线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